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干细胞让“中风”不再是中国人的健康杀手!

文章发布于:2022-05-24 05:56:41


"中风"一名由来已久,古时中国医学认为,人得到"邪风"便会导致突然失去局部感觉和行动能力。"中风"一词在古医学文献上通行。


中风主要为两类:

出血性中风:俗称"爆血管"或"脑溢血",由于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例如脑血管肿瘤而导致脑血管破裂。

缺血性中风:因脑血管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及闭塞或因血凝块流到脑血管造成闭塞。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脑中风,会有大量的神经细胞死亡,而受损的神经功能难以自我修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口眼歪斜、面部扭曲、语言不利、行动障碍等),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发生脑中风后,救治黄金时间四个半小时内,每耽误一分钟就有一百九十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中风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越早开始到达医院开始溶栓干预,患者获益就越大。据了解,脑中风是目前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且患者群体有年轻化趋势。

脑中风发生突然,幸存者中约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瘫痪、偏瘫、失语等。据WHO数据显示,我国脑中风的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生病例500余万,其中约有196万人死亡。脑中风每6.2秒就有一人发生,每16秒就有一人死亡!脑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首要因素。而且我国约20%的脑中风患者首次发病时,甚至不到45周岁。中风是已成为中国的第一杀手。

中风类型

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

通俗名称

脑梗死

脑出血、脑溢血

发病率

缺血性>出血性

死亡率

缺血性<出血性

疾病原因

血管壁变厚

血栓堵住血管

血管壁变薄

血管畸形

常见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慢性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其他颅内出血


中风的前兆 

许多人不了解中风的种种先兆,即使这些中风先兆出现了,他们全不以为然或者无所觉察。大量临床经验证明只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绝大多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的各种信号。 

■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说话吐辞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重视,有时它是短暂的,很快能迅速好转,这是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就诊,而不要不把它当回事。如果可能可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行相应检查作出诊断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      


干细胞移植干预,逆转残疾症状 

干预脑中风,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出现行之有效的疗法,传统上都是物理康复,服用维脑路通或曲可芦丁等抗血栓药物干预,同时通过饮食的干预配合干预,但是这些只能缓解、减轻部分症状,并不是十分有效的干预后遗症的方法。

直到干细胞被发现,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利用干细胞技术实现对脑中风及后遗症的干预,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干细胞干预中风所涉及的基本机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抗氧化和血脑屏障的保护。

干细胞可促进神经发生、血管生成、趋化作用和抗炎作用来促进缺血性损伤组织的修复。目前,干细胞干预中风在临床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18年5月,通过检索 PubMed等数据库,对已发表的23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共涉及1279名患者)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缺血性中风患者总体状况显著改善;与单独使用传统药物干预相比,同时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的患者拥有更好的效果。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而言,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干预方案。

国内干细胞干预临床进展 

我国已开展大量采用干细胞疗法干预中风的临床研究,干细胞移植干预脑中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自主行为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干细胞对脑卒中的预后就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8月开始《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干预缺血性脑卒中致瘫的II期临床研究》。目前该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值得一提的是,该临床研究团队关于神经干细胞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已经于2019年6月26日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国际期刊上。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反响良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人源神经干细胞系对于偏瘫性中风(身体的一侧无力或瘫痪)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干预潜力。

2019年1月,天津市某医院对干细胞移植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荟萃分析,通过综合评定干细胞移植干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 (BI)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FMA) 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后,干细胞干预组结果优于对照组,2组间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干预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自主行为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除此之外,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干预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研究项目在多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

近期,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又新增3个备案项目,其中,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的规定,《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项目入选备案。

案例回顾 

近一半的患者在干细胞干预后都出现了积极的临床效果,且他们运动功能的改善已经持续了超一年以上时间。

2011年,年仅31岁的年轻姑娘Sonia Olea Coontz突发中风,虽然幸存但是右臂瘫痪、右脚部分麻痹,因而生活常常需要借助于轮椅。两年前,Coontz接受Steinberg团队的临床干预,术后她重获了移动手臂、独立行走的能力,并于去年结婚。现在的她正在逐渐恢复,并已经怀有身孕。

团队希望这一干预技术能够应用于更多的中风幸存者,让他们重获独立且有尊严的生活。这项小规模试验的结果已发表在美国《中风》杂志上。

结束语

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中风后的恢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干细胞在中风领域的干预潜力让众多的研究者和患者充满希望,但干细胞干预中风的研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在将来,我们能看到干细胞在脑卒中领域更加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最终惠及千千万的中风患者!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